动态

省农科院“三区”人才赴大竹县开展科技工作

时间:2019-11-19  来源:本站   浏览:0

 

为推动大竹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节约化、规模化优质蚕茧生产基地。1111日至12日,应大竹县教科局、县农业农村局、大竹县“三区”科技人员、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义安邀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剑飞研究员、四川蚕桑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刘俊凤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研究室主任黄盖群博士、蚕病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学硕士、蚕种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智勇等一行9人赴大竹县对该县蚕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指导,县教科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12日上午,结合大竹蚕桑生产实际需要,专家组一行在大竹县妈妈镇集中开展了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专家们分别就《现代蚕业装备》《农村规模化养蚕实用技术要点》《果桑标准化栽培及绿色生产技术》《蚕病防治技术》《旋转方格簇自动上蔟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培训,陈义安副研究员以《千年蚕桑产业的致富路径》为题,分析了大竹县蚕桑产业发展中的蚕茧质量、规模、成本与机械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和措施。大竹县基层蚕桑生产技术人员、专合社负责人、全县养蚕大户150余人参加培训会。此次培训,有助于提升大竹县蚕桑生产水平,扭转养蚕农户生产观念、提升质量意识,切实发挥了科技服务助力“三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

12日下午,陈义安副研究员一行来到大竹县城西乡的晨曦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桑枝食用菌栽培进行技术指导。原本用来做燃料的桑枝条随着天然气的普及使用,就成为了一种废弃物,堆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任其腐烂,既污染环境,还为一些桑树病虫害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有效利用,还增加了蚕农的收入。目前桑枝收购价格达到了300/吨,给蚕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我们用桑枝条种植了香菇、茶树菇、平菇、木耳等10多个食用菌品种,价格普遍比市面上的普通食用菌高1-2元,合作社今年已经生产桑枝食用菌10余万袋,产值100万元以上,现在还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好。明年我们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桑枝的收购量。该合作社负责人杨山平信心十足的说到。

据了解,桑枝条中含有一种桑树植物特有的天然生物碱,含有丰富的多酚与黄酮类物质,以桑枝为主要原料培育的食用菌,香味浓、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降血糖、调节血压等作用,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而发展桑枝食用菌具有投入小、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无污染、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优势,符合“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下一步,县教科局将与县农业农村局携手合作将大竹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大竹县蚕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大竹县教科局 供稿)


官网
微博
微信
公众号